拆改之间见民生,驻马店2025拆迁图景里的规划与温度——新砌围墙映衬推土机轰鸣余韵

驻马店 更新于:2025-10-13 00:37
  • 南来北往的么
    拆改之间见民生:驻马店2025拆迁图景里的规划与温度

    推土机的轰鸣尚未完全消散,新砌的围墙已圈定城市更新的轮廓。2025年的驻马店,从火车站东广场的棚户区到金桥办事处的农田,拆迁与重建正重塑着城市的肌理。这些散落于不同区域的拆迁项目,既有白纸黑字的补偿方案,也有百姓心中的期盼与牵挂,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转型期的生动切片。

    城市发展的蓝图里,交通与居住升级始终是核心落笔点。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金桥办事处邵庄社区的0.4764公顷土地正等待“变身”城镇道路,这片包含0.2608公顷耕地的区域,将成为连接中原大道与蔡州大道的交通纽带。按照补偿方案,每公顷76.5万元的征地补偿安置费与63.075万元的社会保障费用已明确列支,邵庄社区总计将获得36.4446万元补偿,青苗及附着物则依据专项文件据实核算。而在驿城区农业路与东平路交叉口,更大规模的变化正在发生——火车站东广场区域棚户区改造第一安置点已敲定建设方案,115.22亩土地上将崛起26.1万平方米的新居,涵盖住宅楼、地下车库与全套公共服务设施,中铁城建集团牵头的联合体将用三年时间完成这场居住革命。

    这些项目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嵌入了更宏大的城市更新框架。根据驻马店中心城区2025-2035年专项规划,30.5平方千米的更新区域被划分为28个单元,其中10.8平方千米采用拆除重建模式,铁路东、关王庙及高铁西的雪松大道附近成为重点改造区。开源办事处的征地项目与此形成呼应,蔡州大道沿线涉及大陈庄、南魏庄等多个村组的土地征收,同样执行76.5万元/公顷的补偿标准与货币安置政策,为道路拓展与区域开发腾出空间。从交通路网加密到棚户区清零,政策的脉络清晰指向“功能完善、民生改善”的核心目标。

    但拆迁从来不是简单的“拆”与“建”,而是关乎千家万户的生计账本。在橡林街道,十余户村民的经历折射出拆改过程中的复杂面向。2015年,他们响应解放大道道路工程建设,与街道办签订协议,约定按宅基地面积1:1置换安置房,有人盼着458.76平方米的新居,有人期待718.75平方米的安置房源。六年等待中,有的家庭租住在仓库,有的搭建临时棚屋,却在2021年等来《变更决定书》——按政府相关规定,每户安置面积不得超过235平方米,部分村民需返还数千元至十余万元不等的“多领补偿款”。这场协议纠纷最终走进法庭,一边是村民对“诚信履约”的诉求,一边是行政部门对“政策纠错”的坚持,凸显出拆迁工作中平衡合规性与民生温度的重要性。

    如今,驻马店的拆迁实践正朝着更规范透明的方向演进。所有征地项目均严格遵循“公告-登记-异议反馈”流程,如邵庄社区的征地补偿方案公示期长达一个月,被征收人可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听证申请或书面意见。安置房建设也明确了质量与工期红线,火车站东广场安置点不仅要求工程合格率100%,还细化了60天设计周期与1095天总工期的节点要求。这些制度设计,正是对过往争议的回应,也是城市治理走向成熟的注脚。

    站在老城与新城的交界处,邵庄社区的农田将生长出宽阔马路,火车站旁的棚户即将变为配套齐全的小区,曾经的争议之地也在法治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案。驻马店的拆迁故事里,既有规划图纸上的精准刻度,也有民生账本里的细致考量。当推土机的轰鸣让位于新居的欢笑声,当政策条文转化为百姓的实际获得感,这场城市更新才算完成了最本质的使命——让每一寸土地的改变,都真正服务于生活在这里的人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